2006/10/6

電機系75周年 專題座談會





電機系75周年慶的專題座談會 



  全球化經濟下的競爭力  台灣如何成為贏家



邀請三位成大電機的傑出系友到場和學生進行演講和座談




前清大校長 中研院院士 劉炯朗

台積電副董事長 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 曾繁城


三位都是在產業界和學術界都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領導人物




座談會介紹了台達電和台積電企業發展的過程

以及全球化的經營策略




台達電董事長演說非常誠懇

把它工作的經驗及對人生的感觸很仔細的和聽眾分享


  

   當你擁有這麼高的地位 和這麼富裕的生活的時候

  

   很多很要好朋友卻會因此覺得自慚形穢 或是高攀不起

   而疏遠 失去聯絡


   這是很讓人難過的一件事情

 


 


在演講台上的他看起來就像一個很親切的長輩

他沒有說教 他只是分享他的經驗和人生




   有時候你有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不是那麼重要

   追逐的過程本身就會讓你非常滿足




台積電的副董事長態度比較輕鬆  講話很隨性 而且很幽默

在演講台上的他或許和在辦公室裡談生意的他是一樣的




  我是三個人裡面最年輕的一個


  但是頭髮好像是最白的一個

 

  等一下

  好像還是最少的一個




身為全台灣最賺錢企業的副董事長

他也一直說自己是書讀的最差得一個




  我當年有申請講學金出國

  但是被我的學長搶走了民額




  不過他後來好像有來我公司服務




劉院士是裡面最年長的校友




  我當年考進成大電機系的時候

  就看到他的照片掛在系館的牆壁上


  每個教授都說

  你們要多向學習


 


他是座談會的主講人

表現出非常嚴謹 嚴肅 的學者風範


在他非常標準的淺詞用字 和音量語調

你可以感受到屬於那種象牙塔的莊嚴和神聖的壓力


 


在現在的世界裡 贏家有三個意義




   經濟成功

   生活富裕

  

   然後年輕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他們會覺得他們擁有比我們更多的機會

   也會比我們有更大的成就   




一個國家發展的優先順序是


  經濟 > 生活 > 希望


但是重要性要倒過來




這場演講由今周刊和成大電機系合辦

演講內容在下期今周刊會有詳細紀錄


 


---------------------------




教育


鄭董事長認為台灣的學生缺少創造力

然後他認為台灣依然缺乏真正的領導人才


 


   我們認為真正擁有領導力的人才還是不夠用的


   這除了社會環境 和學校教育之外

   我們企業自己本身的教育和訓練也要再加強




他知道學校的教育能提供的訓練是薄弱和空洞的

真正的領導人才需要在產業和社會中歷練和成長 


 

而他們需要的是機會

和能夠再來一次的機會




但是很多企業並不願意付出這樣的時間和成本

或許他們也沒有這樣的時間和成本




曾經台灣有非常優秀的國營事業


因為有政府的支援和國家的資源作後盾

他們可以忍受失敗 可以包容一個不成熟的決定造成的損失


 

  當你失敗的時候

  他們或許不會升你的官

  但是他們也不會叫你走路


  他們認為失敗的經驗比成功的經驗更有價值




他們曾經培養了許多非常優秀的領導人才   




當他們為了利益和政策的改變轉為民營的時候

他們就是失去了他們最重要的價值




我們的學生其實不是沒有很優秀的創造力

他們只是沒有很積極的表現出來


這和我們的教育和社會環境有關




在國外

他們鼓勵學生把意見和創意很直接的表現出來

而他們的學生也很習慣那種驕傲的光環


當他們問有沒有問題的時候

台下會舉起一堆力求表現的手臂




但是在台灣

很多擁有這樣的能力的人會選擇沉默




他們不會直接在課堂上舉手問問題




但是它會回家慢慢的推導公式

用自己的方法證明你的錯誤


而他可能不會告訴你




一個彈電吉他的人也不會沒事背著他的吉他到處走來走去

他也不會沒事就把樂團名稱掛在嘴巴上

或是拿一疊公假單給你簽名




有一位來看表演的高中老師和我說過

他從來不知道他的學生會彈電吉他


 

  他從來沒有和我說過


  嗯

  那可能是因爲你也從來沒有問過他吧


 


About CASE 的網站上兼職接案的美工設計師多到數都數不完

很多優秀的視覺傳達系的學生要收錢才願意表現他們的創意




雖然教育和環境並沒有鼓勵這種特質

填鴨式的教育和補習班或許也壓縮了他們發展的空間




但是屬於我們的文化也教我們內斂和含蓄

這應該是一種優點 而不是缺點


 


一個企業其實已經擁有很多優秀的人才

你只是需要去發現他們 然後給他們機會




如果你認為這些特質真的很重要的話


 




你會一直聽到像這樣的說法




大學生要培養廣泛的興趣

工程師最好要具備人文素養  

平時要多吸收多元的外國文化 和接觸不同的國際價值觀




在演講過程中三位校友也不斷強調這些東西的重要性




劉院士提到留學可以讓一個人接觸外國文化的過程變的比較容易




  英國的學生會教你看足球

  美國的學生會教你看大聯盟

  教你聽外國的音樂

 

  有一天你可能因為了解法國葡萄酒的牌子談成一筆生意




他認為那是和能外國人競爭的機會一樣重要的事情




曾副董也說


  哲學 美術 音樂 這些東西最好都要涉獵


  我一直覺得大學通識課應該要佔 50% 以上

  專業佔 40% 或是更少




這不是第一次有人強調興趣廣泛的重要

也不是第一次有人建議你培養廣泛的興趣




事實上這些話你聽聽就好

因為投履歷的時候沒有人會問你這些




不管你的哲學素養有多高深莫測 音樂造詣有多出神入化

通識課超修多少學分

你不懂 SOC 和 Verilog馬上就被 HR 刷掉


 


在他們的時代

學習是一件比現在更枯燥 更辛苦 也更封閉的事情

為了唸到博士 他們必須犧牲比現在學生更多的東西




所以他們的建議

其實只是希望你不要留下和他們一樣的遺憾


 


但是我不知道

為什麼學這些東西突然要付學分費

為什麼興趣突然變成要刻意去培養

我也不知道看大聯盟為什麼突然有國際化這麼崇高的功能了




  好吧

  我是一個新時代的科技人


 

或許你把貝多芬交響曲1號聽到9號

然後你開始聽馬勒第六號交響曲


你開始把網路上每張爵士樂名盤借回家

然後開始研究約翰藍農的傳記


你把西洋美術史年代表背熟

然後我開始研究元明花鳥人物畫


或許你開始背台詩三百首

然後唸幾句我搭搭的馬蹄不是歸人 是個過客


你唸玩查拉圖斯特如是說

然後開始研究尼采 或是卡夫卡名言錄




你把把紅酒 白酒 冰酒 水果酒全部買一瓶

然後把酒單從藍色夏威夷到曼哈頓的黃昏全部點一遍




但是刻意為了某種目的培養的興趣其實已經失去了他本身的意義




你不是因為喜歡所以才做這些事情的嗎


這些事情其實不需要勉強吧




---------------------------




大陸




當問到大陸問題的時候

劉院士很幽默的把兩手一攤


這是學術單位無法解決的問題




曾董事長提到大陸的競爭力快速的提昇

來自他們急速發展的結果


因為社會制度的關係

大陸並沒有很強的成本觀念


他們可以賠本經營

也可以不顧一切的消耗他們所有的資源


自然環境的永久破壞

資源的過度消耗

和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是他們為了生存所付出的慘痛代價




我們對於大陸廣大的市場和低廉的成本優勢完全無能為力

但是我們的技術和經驗依然領先一段距離

而過度的消耗會開始減緩他們發展的腳步




  除了公平競爭 樂觀奮鬥

  我們沒有其他方法


 


然後它吐槽了一下政府的政策




  我很替台積電抱不平

  如果他們早點過去 可以搶下很大的市場


 


於是輪到台積電副董發言




   我們請苦主發言




事實上大陸低廉的勞力成本對台積電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人力成本其實只佔晶圓廠運作成本個位數的百分比




但是大陸對晶圓場的需求非常龐大




  台灣一年不過 300 萬片

  大陸去年就有 700 萬片




  台灣不過 200 300 Design House

  大陸已經有 700 800 家




再過幾年

印度和大陸的半導體需求將佔全球的40%以上


 


有同學問到過度依賴大陸會不會造成反效果

有一篇報導指出台灣就像糖尿病患者 大陸就是胰島素

如果他們對我們經濟制裁 7 天台灣就會完蛋




大部分的人依然害怕那種吞併的壓力




劉院士說

這是他這場座談會唯一一次的激情演出




  首先

  我對產業的經驗是零

  我對經濟的了解是零


  我對醫學的知識也不是很豐富


 


  我只是在學校寫論文的而已


  但是如果一種說法沒有證據

  沒有詳細的推理過程

  經不起挑戰  

 

  我就不認同他




其實前進大陸是一種趨勢 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他是一個未來產業很好的發展方向


而且台灣有地理位置 語言和文化的多重優勢




從產業和經濟的發展角度來說

大方向決定之後 剩下的就是技術問題


而技術問題可以試著去解決 而不需要去逃避他




是阿

或許我們的訂單會被吃掉

或許我們的人才會外流

或許我們會漸漸被大陸吞併


但是在兩大董事長的眼中


我們也可能擴張自己的經援產版圖

我們也可以吸收對方的人才

我們也可以和大陸製造雙贏的局面


 

台達電董事長說




  事實上前進大陸是一種 We Win

  我們不需要害怕




我一直覺得其實他想講


  7 天想搞垮我台達電 沒可能啊 


 


台積電說




  台灣當初就像現在的大陸

  我們也是追趕美國的技術 然後現在吃掉他全部的訂單


  但是那又怎麼樣


  美國的技術還是領先我們

  他們企業有很優秀的體質 能夠持續做出走在前端的科技




面對大陸的競爭或是大陸的絕對優勢


他有很多種策略可以運用

他也有很多後備方案可以反應各種情況


就像當他們因為政策的限制而損失很多更好的機會時候

他們依然能用其他辦法持續他們公司的成長

維持他們的優勢




因為他知道大陸所帶來的利益

值得他們的挑戰




前進大陸不會造成失業率的上升


因為工廠人力成本很低

而且台灣的企業依然希望把自己培養的人才放在企業的高層




唯一的問題是

台灣越來越多工程師需要到大陸工作




不管大陸的經濟成長多迅速 上海有多繁華

普遍低落的生活水準 貧富差距 以及落後的文化水平


讓大陸依然是一個很沒有吸引力的國家




一位工研院的學長和我說過


  去大陸工作

  讓我有去外島當兵的感覺




---------------------------


 


台達電做的是電機零組件


它一開始是做電視的零組件

然後改作 PC 的零組件

最後才是現在最主要的 Switching power supply


台瘩電董事長最早是在航空公司

工廠的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術是他發展台達電的基礎


台達電一開始的技術來自外商

而現在他們和美國的學校合作 在那裡設立實驗室




 我們不是為了全球化而全球化

 而是因為市場




因為在台達電剛開始的時候

大部分的 Design in 還是在美國


為了提昇反應速度 和更準確的配合顧客的需要

所以他才在美國成立分公司




他提到美國一種很特別的經濟政策




  美國其實不願意再和遠東的工廠下訂單

  他們比較希望我們公司設在墨西哥




因為政策的關系

美國和墨西哥有一種貿易平衡的壓力




台達電在美國設廠以後 很順利的接到大量的訂單




他們的產量一直都不是大

生產速度也不是很快


但是因為他們產品的品質非常好

掌握了許多對他們有絕對信心的客戶


所以他們的售價不需要降低 

可以持續維持很高的利潤




大部分的高科技產業能發展的品牌策略很少


品質和良率一直都只能是最好的選擇


 


---------------------------




在台積電的發展過程中 面對非常多的競爭




  經驗告訴我們

  競爭者會不斷冒出來




他解決掉國內的對手 擊敗新加坡

然後現在又必須面對韓國和大陸的挑戰


而他唯一的手段就是更先進的製程 和更好的良率以及品質


 


董事長在說到這裡的時候 有點無奈




  只有一個贏家

  大家都是輸家

  這就是極端資本主義的結果

 


或許他也開始對這種贏家全拿 遍地屍骸的遊戲厭倦了


 


台積電的發展就是台灣晶圓代工業的縮影




1980 年工研院第一次開始進行半導體製程的研發

當時的孫資政提出了半導體製程工程的構想

發展了示範工程 作良率的感善


這方面的技術後經驗最後移轉給聯華電子


雖然當時我們的技術依然遠遠落後給美國

但是全部的技術都是我們自己的


 


  飛利浦後來雖然有投資

  但是我們其實從頭到尾都沒有用到他們的技術

 

 


在李國鼎裡資政的時代設立了科學園區

吸收了很多海外學成歸國的精英

並且在當時建立了創投基金的制度




當時的園區有很多家IC DESIGN HOUSE 成立

但是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大量生產


當時的銀行對高科技產業並不看好

對他們的未來沒有信心 所以借錢非常不阿沙力




台積電晶圓代工的構想在這時候開始產生

他們建立廠房 購買機台 減低IC廠的生產成本


 

  我們目標是建立一個大廚房


  你把菜送來

  我們幫你炒




之後隨著製程技術不斷的發展和改進

台積電變成現在今天的台積電




台達電和台積電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主要收入都來自工廠

穩定的訂單和客戶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

某些的設備和製程工程師的薪水和分紅比RD還要優渥     




那是他企業發展的基石

也是他公司的穩定基礎


如果他的研發挫敗

如果他的發展方向錯誤

他還是有辦法維持運作


 


他不像一些抱著賭博心態的IC廠一樣

每天作著股票一夕致富的夢




或許這才是企業發展的方是裡比較健全和成熟的一種


 


---------------------------




政商關係




這是劉院士提出來的問題

他很好奇這些優秀的企業如何處理這種複雜的問題




台達電的董事長說

 


  我們這方面做的很差




在大陸發展的時候 他受到政治很大的壓力




官員手上握有一定數量的訂單

而不同的派系 又彼此鬥爭

夾在中間的廠商常常弄得裡外不是人




於是他們選擇犧牲訂單的數量

維持公司的自主權




  我不喜歡做起事來綁手綁腳的那種感覺

 


他們清白的形象 讓他們贏得更多的訂單




   有一次我們公司和很多公司競標一份訂單


   官員依序把公司叫進去談

   但是遲遲沒有叫到我們公司


   我們的業務很緊張

   他想到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送禮 所以沒有競標的機會




   於是他偷偷問了一下


   請問

   台達電可以投標嗎




   官員冷冷的說


     台達電

     不用談了

  


   業務很失望

   他連談的機會都沒有了


   但是後來他還是接到了一定數量的訂單




   那個官員的意思其實是


   台達電 你們很好

   談都不用談

  

     

   這是我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台積電也一樣




  有一陣子我們公司的形象很差

  董事長問我說 是不是要做做公關 打好關係


  我和他說  

  我們不搞什麼公關股 送禮 和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


  股東 客戶 員工才是我們最需要努力經營的政商關係


 


---------------------------




劉院士的笑話


笑話一




一位公司HR面試 3 個工程師

他問他們一樣的問題




  你認為你10年後會做到什麼位置




第一位


  10年如一日

  我還是願意當一位工程師




勤勞守本分

他被丟到工程部




第二位




  你的位置最了不起

  我希望10年後能和你一樣




愛拍馬屁

他被丟去做 Sales


 


地三位


  10年後

  我要做你老闆的位置




光會說大話

他被丟到公關部




笑話二是非常古老的笑話


就是那個兩個人 一隻老虎

和一雙運動鞋的笑話




  我不用跑贏老虎

  我只要跑贏你




是阿

不好笑


但是當你的身分和一個院士一樣德高望重的時候

就算講的是萬年冷笑話 都沒有人敢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