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的處長是台大財金系畢業先後待過銀行 台積電
現在是台灣大哥大的財務經營分析處處長
財金
半導體
通信三個產業雖然完全不同
但是財務人員扮演的腳色基本上一樣
資本主義的世界裡面
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
高層的組織 管理 財務規劃的基本結構就非常相似不同的產業之間
事實上只有底層的產品不一樣
財金的產品是金融商品
半導體是晶圓片
通信業的產品就是門號
品項不同
但是在財務的眼中他們代表一樣的意義
他們都需要品質管理
都需要財務管理他們也都需要行銷手法
和經營策略
以往的財會人員大多從事低階的出納工作
Coin Counter
一間傳產的出納部
需要 20 個 Coin Counter 維持運作
但是現在是網路資訊時代
電子化的結果
低階的出納工作可以以更方便迅速的方式處裡20 個人的計算工作
只要一台電腦就可以搞定
低階的人力需求減少
財務的的腳色開始往更高的位階前進
現在一個公司的財務
提供的是公司經營需要的必要資訊
計算一個新的發展策略帶來的虧損
分析一個新的投資帶來的風險和利潤
BenQ 的併購案
讓他們股價從 17.4 掉到 7.4
為什麼會這樣
難道財務人員都光收錢不作事
不是啊
但是他們的老闆一意孤行
李坤耀的出發點基本上是對的
企業經營也有他自己的做法
但是從最近和以前的負面新聞可以看出來他有一些非常負面的缺點
而他沒有掩飾
作品牌
最重要的就是企業的形象
財務人員在發展上
除了要提供充足的資訊之外
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成為老闆的決策夥伴
除了提出意見
還要讓你的意見可以執行
策略決定之後
財務還負責部份策略的執行面
財務部門
就是把資源作最佳的分配
每個人都會和你伸手要錢
要很多很多的錢
但是你不能全部都沒有限制的給
財務部門
就是最顧人怨的部門
是阿
說到錢總是傷感情
-----------------
資本主義的世界
公司追求的終極目標很簡單
就是股價
股價的意思
就是是股東的價值
資本主意很好玩你拼死拼活工作
就是為了讓付你薪水的人越來越有錢
要提升股價很簡單
要看股價會不會提升也很簡單
一個靠是折現
一個靠是未來的獲利
折現是財金世界的一種專業術語
他基本上就是和人借錢
所以一個公司要提升股價
就是想辦法讓人知道 你會越來越賺錢
提升未來的獲利有三種手段
一種是發展策略
台積電的晶圓代工
就是很好的 business Model
是一種很有吸金實力的發展策略
作南北橋晶片的威盛
最後就失敗因為他的策略失敗
他選擇直接硬幹 Intel
台灣 IC 公司很少有活過 3 代
只有聯發科
她的階段性目標很明確他從 DVD 起家
現在在通訊 IC 站穩腳步
第二個是實際的 Opreation
開源
節流市場開發
和傳說中極惡的 Cost Down
每個行業都在 CostDown
因為不景氣讓客戶開發越來越困難
PS3 要 CostDown
台灣大哥大也要 CostDown
通信業其實很悽慘
他們的顧客使用量不會成長
他們今年打這麼多電話
明年不會打更多電話
所以他們要節省人事成本
節省通路商成本節省所有還可以節省的成本
節省所有因為新科技出現
又可以另外節省的成本
然後不斷推出新的資費方案
去開發新客戶
最後的獲利手段就是靠資金
一間資本世界的公司
他的發展歷史 就是一段不斷和人借錢的歷史
一開始你籌了一筆創業基金開了間小公司
好不容易推出了產品嗯
賣的不錯
於是你打算擴廠這時候你就需要借貸短期融資
作必要的經營和週轉
之後你的工廠越來越大
獲利區間開始拉長
今年建廠
明年才打平
後年才開始獲利
短期融資的時間帶就不足以負擔
這時候你需要聯合貸款
提供更充裕的時間和資金可以週轉
企業越來越有規模
你就要上市
上市是一大筆天文數字
於是你需要可轉換公司債
可轉換公司債是什麼
比如說你公司股價是 30
但是你希望股東以 35 的股價購買
誰會這麼笨於是你要想辦法讓他們相信
你之後的股價會衝到 55
這樣的投資還是有風險所以你每個月
還是要支付 2% 到 3% 的利率去給他
嗯
名字越來越複雜
利率越來越難計算
無所謂
反正這種資本主義的數字遊戲
會讓你借到越來越多的錢
最後你的公司變成跨國企業
股票在全球上市
去歐洲要買 GDR
去美國要買 ADR
這是銀行無法提供的恐怖金額
你最後要找上私募基金
這就是一間公司一生的財務變化
資本主義其實很簡單
有錢人借錢給窮人
幫自己賺錢
還順便和他收收利息
窮人常常有可能還不出錢
但是有錢人大部分會越來越有錢
或許有一天
窮人最後會變成有錢人
他需要作的就是去找另一個窮人幫她賺錢
是阿
就是借錢和借人錢然後這一切就是為了更多更多的錢
資本主義正在加速發展
越來越快 越來越激烈
每天都有人再合併
哪天鴻海就把你合併掉
合併是為了省成本
合併之所以恐怖
就是因為合併之後就要裁員
然後哪天你就被私募基金買走或許有一天你就減資下市
資本主義的世界不一定是最好的世界
但是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可以阻止她
------------------
銀行業現在很慘
銀行是一個窗口
他的運作方式
就是左手收你的存款
右手再把他借出去賺取手續費
和利率產生的價差
他本質上是一個鼓勵借錢的地方
一間銀行的存折很簡單
但是他有非常多的金融商品讓人借
CMO 為了擴廠
就幾乎用上了所有可借貸的金融商品
CMO 的財務部門很厲害
他們操作的很成功
當年台灣景氣好的時候
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每個人要發展都需要錢
於是銀行非常賺錢
定存利率很高
因為借錢的人很多 貸款的利息更高
之後台灣不景氣
存錢的人多
借錢的人少
銀行就不希望你存錢
他就用超低利息來打消你存錢的興趣
我在台積電
銀行過年過節會送禮來不是感謝我在他那邊存錢
是感謝我沒有把錢存進去
沒有人借錢
銀行就無法生存
於是他們開發了借錢的新客戶
企業不借
就借給個人
這就是現金卡的故事
就是現金卡和卡債的悲劇故事
台新銀行那首歌你有聽過嗎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
這首歌一開始讓他們 3 年獲利 200 億但是 3 年後
他們又陪掉 200 億
無力償還的現金卡
就變成壞帳壞帳就是銀行的虧損
現在銀行開始鼓勵你理財
遊說選購金融商品
他沒有辦法慨借錢獲利
他就想辦法靠投資獲利於是他就想辦法直接把你的錢拿去投資
理財的概念很簡單越大的風險
或許會帶來越高的利潤
而每個人能承受的風險不一樣
每個人對不勞而獲的慾望也不一樣
五花八門的理財工具
就是想抓住每個人風險和利潤的不同平衡點
找出讓人心動的正確比例
利潤很吸引人
但是風險和機率有關而機率就叫做運氣
定存也是一種理財
獲利不一定高
但是風險趨近於零
定存也同時是一個國家景氣的指標
利率高
代表有能力借貸巨額貸款的有錢人很多
代表需要擴大規模和繼續發展的的企業很多國家正在不斷進步
利率低
事情就很難看
購買五花八門的的金融性商品
不是世界的趨勢
他只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
有越來越差的趨勢
就像越來越多的理財書籍
其實只代表銀行的經營越來越困難
------------------
以往 Intel TI AMD 等半導體
都是自己設計 自己生產
台積電晶圓代工這個概念
壓低了半導體產業的進入門檻
工廠的在財務管理上
他的獲利是驚人的
一個晶圓片成本 100 元
設備和機台的成本就佔掉 70 元
你一片晶圓就算賣 1 元賣到 70 片 就打平生產成本
71 片開始就幾乎是淨利壓越多賺越多
所以工廠 24 H 不停工
台積電每台機台都發揮出 105% 的產量
IC 公司會倒
但是晶圓廠不會倒這邊沒單進來
沒關係需求永遠在那裡
他永遠找的到訂單
面板廠就沒有這麼幸運
他們生產的就是自己產品的訂單
沒有客戶
他們就只好關起門來哭
晶圓代工不是沒有別人想過但是世界各國的晶圓廠
毛利都很低
只有台灣的毛利可以高到有賺
這不是什麼驕傲的地方
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經營 Know How
晶圓廠代表台灣人的民族性
台灣人勤奮 樸實
然後愛錢
台灣壓榨勞工 超時工作 放棄生活品質
然後用犯規的分紅手段來留住被壓榨的勞工
一開始
只有台灣的工程師 24H on Call因為他們願意為公司的股價拼命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印度和大陸的崛起
讓台灣開始擔心自己的薪水太高
然後台灣也讓德國人開始擔心
準時下班的德國工程師根本沒有競爭力
--------------------
3G 手機是很特別的 3C 商品他不是獨立的產品
除了機子本身的功能和造型之外3G 手機的市場
還需要通信法規和通訊業者的配合
機子便宜沒有用
通話費也要合理
手機功能強也沒有用
基地台還要夠多
通訊技術現在有三個方向
一個是 Cable
一個是行動
一個是固網 和 Wimax
這三個技術彼此之間殺的死去活來
比速度
比內容數位電視節目太少
WiMax 的架設成本太高
競爭非常激烈
然後每家通訊廠商都全力發展這三的方向
搶頻寬
壓費率競爭非常慘烈
我們希望有一天
這三條線能整合成一條線不過那一天還非常遙遠
通訊業競爭的手段不多
資費就是現在最好的武器
台灣資費會這麼多
價格會這麼亂就是因為通訊業者要根據不同類型
作出不同需求搶最廣大的市場
定最有誘惑力的費率每天在 20 塊 還是 21 塊搞到腦袋爆炸
主打在地生活
主打親子關係
主打網內互打
主打五月天的 Friend & Family
就是為了要找到客戶
然後抓住客戶這是很簡單的差異化行銷
晶圓廠和通訊業差別非常大
工廠面對的業務很單純
他的生產方式可以非常精準的抓住客戶的需求
但是通訊業面對的需求非常模糊
他無法了解這些人到底需要什麼
有時候你廣告拍的好
就算你的費率比較貴人家還是傻傻的去辦
成功的行銷可以帶來更多的用戶數
但是錯誤的評估 馬上帶來虧損
我們有一個方案
叫愛戀 901月繳 901 隨便你怎麼打
901 是經過統計分析後的合理數字
就像吃到飽的定價一樣
吃的很爽 但是你事實上根本沒有賺到
一般通話費和通話時間是 1 : 3
月繳 200 元
你了不起打 600 分鐘
但是這方案一推出
通話時間馬上暴增好幾個小時
奇怪
到底有沒有在打啊
還真的有人就開著聽呼吸也爽
沒辦法
愛戀 901 不能回收
只能等市場退燒
等情侶結婚
或是等情侶分手
選購最適合自己的費率
看起來就像選購最喜歡的手機一樣有趣
但是這種混戰不一定會繼續下去
或許答案很簡單
哪一天大家就統一
1 分鐘兩塊
或是 500 元包月
你就沒有這些問題
市場分析和費率計算部門就全部走路
通訊業現在很窮
有一天他們可能就會放這招撒手鐗
台灣大哥大面對的對手就是中華電信
他們沒有什麼對抗他的方法
中華電信擁有龐大的資本
而且他跨足手機 ADSL 和市網三大領域
他們最後的必殺手段
就是搭配行銷 交叉優惠
我們沒有辦法對抗
我們最有效的反擊就是去 NCC 告他們
電信在一個國家需要管制
因為他非常容易被壟斷
壟斷之後
就不會進步
因為他就不需要進步
如果你只有中華電信那哪天人家 1G 上網的時候
你就還是只有 8M 上網
你有差
但是中華電信沒差他知道你沒有其他選擇
台灣大哥大也努力在作差異
我們盡量提出最有吸引力的費率
搭配最熱門的手機
然後我們現在主打服務品質
和中華電信冰冷的櫃檯作區隔我們也和音樂作結合
然後我們的門市人員比較漂亮
-------------------
簡訊服務在大陸很流行
他們寧願發簡訊
也很少打手機
台灣簡訊佔收益 5%
但是大陸佔 30%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台灣中文輸入介面不統一
每家注音符號的排列都不一樣
另一個原因很單純
大陸的簡訊便宜
但是台灣覺得講話更便宜
然後覺得簡訊有點貴
我們王品有考慮過簡訊行銷
但是現在簡訊還是太貴
成本太高如果的價格變成現在的 1/10
你就每天會收到一堆的廣告簡訊
大陸的簡訊風行
所以他產生很多和簡訊有關的遊戲 活動 和週邊娛樂
這種使用行為其實很重要
因為簡訊已經變成 3G 手機在大陸發展的阻力之一
他們連話都懶的講
連通話費都覺得貴
你要如何說服他們付更多的錢
只為了更多簡訊之外的服務
3G 手機的行銷很特別
要成為主流
他必須先改變一些使用習慣
我對大陸的感覺很奇怪
你入關的時候
會有兩個窗口一個很長
他是外國人士專用
一個很短
他是本國人民專用 含 港 澳 台你要排哪一個
去紫禁城也一樣
本國人民 含 港 澳 台
票價 20 元
外國人
票價 40 元
你要買哪一張
我這時候就想起楊丞琳的一首歌
曖昧總是讓人受盡委屈
-------------------
每個演講都會強調外語能力
不是只要會說而已
不是只要會聽 CNN 而已
你現在要聽的懂各種不同的口音
印度人的口音
新加坡的口音
日本人的口音
連台灣人都有自己的口音聽的懂人家在說什麼很重要
有次開會
大家都用英文
但還是沒有一句聽的懂
要有網路搜尋能力
又有創新能力
蒐集資料和情報分析
只能讓你加薪但是創新才可以讓你升遷
科技產品的 User Interface 很重要
你要化繁為簡非專業的市場遠比專業的市場要大
然後
宗教的信仰很有意義
可以讓你度過難關
可以讓你堅持下去
我還沒有特定的信仰
但我想好像去找一個還滿有意義
其實不需要刻意去尋找什麼宗教
教義和經文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在心理面放一個女神就夠了
只要他笑
就什麼都不可怕
就什麼都覺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