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電影
主角是中華民國的國父
很好玩
或許對大陸人來說
這沒有什麼大不了
蔣公
只是戰敗後夾著尾巴逃的狗
國父
也就像電視拍不完的康熙雍正乾隆
不過是另一個逝去的朝代
另一位被推翻的國君
十月圍城
就像是少林棍僧護衛李世民只是歷史某一頁的傳奇
國父建立了中華民國
用三民主義 走進現代
用五權分立 描繪未來
但最後
他們還是選擇了馬克斯和列寧
而依然唸誦國父遺囑的另一個島
不過是他們眼中尚未收復的失地
對台灣的觀眾來說
國父卻開始變成尷尬的存在
十位壯士捨身保衛的那個人
照片曾經掛在每個學校的禮堂上
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
但現在
照片已經被撤下
銅像已經被拆除
他的墓園
曾經不再看見憲兵交接
那觀眾看十月圍城
又是什麼樣的感覺
赤壁烽火連天
是不是已經是另一個國家的傳說
像是特洛伊和木馬
像是魔戒和哈比人
葉問說
我要打十個個個個
然後說
我只是一個中國人
那句話
是不是還能燃起民粹思想的激情
還是
就只是另一句 This is SPARDA
或是另一句 This is Our LAND
一樣熱血
只是不再帶有任何情感的歸屬
南京 南京
依然用民國記年的南京
但現在
卻只有另一邊的人繼續執著的仇美反日
十月圍城
無名英雄浴血奮戰
守護著未來的中國
是不是很像哥吉拉
拆的總是別人家的房子
是不是很像超人
拯救的總是海那一邊的國家
然後
是花木蘭
畢竟是背過同一篇課文
畢竟聽的是同一種故事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但是
有人卻已經不認得迷離兩個繁體字
中國不再是小學老師說的窮苦 貧困
共產主義不再是大家都不工作吃白食
他們現在是超大的電影市場
亞洲電影工業的龍頭
每年量產大量大規模的史詩巨片
這是一種衝擊
攻佔好萊塢放映廳的華語片
不再叫做國片卻仍然充滿民族和認同的矛盾
對執政黨來說
從漢賊不兩立 誓死抗戰
到把手言歡
很自然
轉變不用猶豫
投降也只是子彈打光後揮舞一面白旗
但對觀眾來說現在剛好在一個中國人和台灣人的分界
過去和未來的急遽轉折
中華民國是什麼意思
新台灣人是什麼人種
十月圍城到底是什麼樣一部電影她們拼了命守護的中國
是哪一邊的中國
小島分裂的本質
不是被挑起的仇恨
而是自我定位的不同
和未來相左的方向
從大中國歷史的角度來看
台灣只是流亡政府的竊居地
驅除韃虜是幻想
反清復明是空洞的口號
而那個島早已放棄了反攻
從台灣島本身的歷史來看
中華民國
只是不斷被殖民的痛苦過程中
另一個外來政權
最重要的不是 1937
也不是 1911
而是龍應台的那本 1949
時間和環境
不斷的增加壓力
維持現狀不再像是最好的選項
或許也不再像是最多人的選擇
停在現在
就不知道自己的過去 應該選擇哪段歷史
停在現在
也就看不見未來
於是五都選舉像是一場聖戰
辨證國家定位和未來的戰火繼續延燒
而民主總是用人頭決定哪邊才是正確解答
觀眾返鄉投票
選擇自己願意接受的那個身份和願意面對的那個未來
投完票
他們去看十月圍城奇怪那個中國
到底是哪種定義的中國
然後
他們去看海角七號
一起罵一聲我操妳媽的台北
其實十月圍城很單純
他只是想拍一部很商業的電影
有武打
有爆破
有很多大牌
一起演一個應該很熱血的故事
武打有甄子丹
明星有謝霆鋒
新人有李宇春天王沒有劉德華和梁朝偉
但是張學友客串 黎明耍帥
美女依然是唯一的范冰冰
然後那個讓人家破人亡 頹廢墮落的女人
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李嘉欣
超強卡司之外
電影還重建了一條清末民初的上海街
考究當作藝術成就
砸錢變成新聞噱頭
商業元素準備的很充分 很豐富只是很可惜
一堆東西堆砌的沒有很精采
場面有點混亂
愛國不夠熱血
有人為打而打
有人為死而死
黎明最後豋場 像是風雲二放飯跑錯蓬
只有反派頭目和一堆摔杯子發誓的滿清走狗
看起來氣勢很夠
只有車伕和千金的戀情
在冬天裡讓人覺得溫暖
車夫天真的笑
觀眾替她開心
千金瘸行的腳
整個戲院嘆息
不管怎麼樣
十月圍城還是很成功的商業產品
製造出話題
也炒作出票房
大陸的電影放下對獎座和藝術的堅持
也放棄史詩和武俠的老梗
選擇討喜的題材
擁抱 12 億的廣大市場和海內外華人同胞
社會資本主義
或許和資本主義還是有段距離
但是騙錢的手段
他們已經學的很精
片尾
國父語重心長的唸他的民主宣言
不知道背毛語錄長大的人
會不會覺得刺耳
也不知道
他熱愛而奉獻一生的那個中國
是不是已經讓所有的人都覺得遙遠
和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