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4

Carbon Reduction








-- 從經濟和政治的角度

   對減碳政策作檢討




  

   補貼比增稅更容易讓人接受

   但限制比鼓勵的效果要來的好




   國際會議 傳遞一種萬眾一心  Peace & Love 的感覺


   但國內法的約束

   遠比國際條約更容易叫人遵守






-- 經濟學人的論述很理性




   講完優點

   又開始講缺點

  

   刻劃完遠景

   又開始講眼前的層層阻礙




   好像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但其實

   他們還是把握住了一個大方向








-- 在工程師眼中

   所有的東西都是 Trade off

   沒有完美和理想的狀況


 

   只能努力找一個最佳解

   然後把 Side effect 降到最低




   決定最佳解

   是一個選擇

  

   他選擇了前進的方向

   他同時也選擇了哪些東西該被犧牲




   ECFA 是這樣子

   Copenhagen Climate Conference 也是這樣子






-- 政治 經濟和消費性電子一樣

   都是文明製造的規則和產品




   他們不是完美的

   但他們是很好的工具

  


   他們還是找的到辦法 讓世界朝更好的地方邁進

  

  


  

   只是要先讓現實的他們知道




   這種訴求

   能拿的到選票

  

   滿足這樣的需求

   還可以賺進大把的鈔票










  Bad policy will boil the planet / ECOEN.org 



  Clever, but unprincipled / ECOCN.org



  Investors and climate change / ECOCN.org



  Avoiding a crash at Copenhagen / ECOCN.org












12月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即將舉辦




但目前為止

國際協商達成的共識

僅僅只是在敦促各個國家減少排放量






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大國

美國的參議院不太願意批準減碳的國際條約




早在布希政府背棄京都議定書之前

參議院就明確表示會否決該協議






發展中國家也不支持相關條約的簽署




他們擔心具有國際約束力的承諾

會被用來當作對其征收關稅的依據






但很遺憾


除非減排指標具有國際約束力

並有服從機制來強制實行


否則任何全球協定都是枉然






理論上

京都協定有服從機制


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目標的國家

在下一階段就必須減排更多




但是該規定沒有實施




加拿大超標排放了減排指標的 29%

但大家都知道它不會被懲罰






受國內法的約束

會遠比那些迫於外交壓力而簽署的國際條約更容易遵守




因此最重要的還是看看

這些國家的國內政策是否到位

政府是否會有效貫徹這些政策






英國給出的減碳數據 令人印象深刻


從1990年至今

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 15%




同時間

整個歐盟只減少了 2%

美國甚至還上升了 14%




然而

英國排放量下降的大部分原因不是因為政策奏效


只是因為英國不再使用采煤業末期出現的燃煤發電站




基本上

英國排放量目前已經不再繼續減少

一年中的排放量只減少了不到 1%




政策根本沒有驅動二氧化碳的減排






於是

英國政府成立氣候變化委員 CCC




因為涉及到推升能源價格的問題

減少碳排量帶有政治敏感性




CCC 在組織架構上

被定位在獨立於政治外


他能夠批判既存政策的弱點

並提出改善的方案




-- 組織的設置

   要遵守政治的遊戲規則






現在有三大政策有助於減少碳排放




提高煤炭價格

鼓勵有效利用能源

以及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提供補貼






CCC 認為其中最佳的方案

就是提高碳價




但提高煤炭價格可行性很低




歐洲排放貿易計劃 ETS 設定的碳價過低

以至於起不到什麽明顯作用




政府也反對歐洲委員會過分限制排放量




經濟必須成長

能源利用率會一年一年地提高






提高煤價的替代方案

是在歐盟的規定下對碳賦稅


就像法國






藉由賦稅

政府還可以對家庭使用的煤炭量進行審查

並告訴他們如何減少排放以及如何減少花費




由於市場不能自發提高利用率

因而政府此時必須進行適當幹預








鼓勵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作用

其實微乎其微




對再生能源提供強有力的關稅援助

也不是一個好方法


比起提高碳價和市場幹預

關稅援助根本不會有效








美國駔進計劃建築智能電網


獲得世界各國的響應

也獲得電力公司的全力支持


工業巨頭和電腦業巨頭  Google  IBM 微軟也開始積極投入研發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和其他環保人士

更是該項目的熱心倡導者肯




大量的調查也表明 消費者會熱心接受這一項目

總統歐巴馬自己就是一個超級粉絲




他將此作為一項美國刺激法案的重要部分

為其慷慨撥款 39 億美元

嗅到機遇的企業界也開始準備投資




似乎沒有人會反對更環保的使用能源






但很遺憾

技術不能取代政策






在大多數國家這種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最大障礙

依然是煤炭的低價




消費者浪費能源

不僅僅因為他們不會精確控制自己的花費




而且因為就算浪費

電費其實也不會多到哪裡去






公用事業公司的本質

是盡可能地銷售能源


而他們不會在意能源是環保的 或是汙染嚴重的






智能電網不能代替適宜的能源政策


奧巴政客仍需要制定法規

以鼓勵對高效能源及更為清潔的發電方式的投資




但這同時也意味著金額更高的投資法案








-- 投資法案需編列預算 爭取資金

   而預算和資金 是一些複雜麻煩問題








公共基金的作用已經發揮到極致了

富國對窮國援助的資金已經達到數百億




但像印度中國這樣經濟突飛猛進的國家

這些錢遠遠不能滿足的減排需要




他們依然猛增汙染很大的燃煤電站

這樣的地區 還需要數千億美元來改善環境




錢從哪裡來

是一個問題


投資人的資金並沒有義務用來減少碳的用量






這一問題

最近有一些新的解決辦法




世界經濟論壇即將發布的文件

主張至少維護部分富國在窮國改善溫室效應的投資




世界各國領導必須在哥本哈根會議上設定嚴格減排的目標

歐洲施行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 也一定要成為計劃的一部分






-- 投資人必須看的到前景






貨幣匯率和政治風險

是目前歐洲資金不被投資到再生資源的因素




投資人建議政府發行氣候投資相關的保證債券

損失分擔協議和債務擔保的方式 也必須特別為綠色基金提供公共支持 






有些投資者

已經開始對對地方政府擔保的環保項目進行投資




現在

只是要讓國家領導人在全球範圍內施行








-- 只要有需求

   金融界就可以設計出商品 

   

   綠色基金必須用更好的商品 和更低的風險

   去誘惑投資人把資金投入












政府往往認為提供援助比起征收碳稅更容易 更政治化




在短期來說

這種想法沒什麽錯




但從長遠來看

錯誤的政策終將使得減少全球碳排量的花費加大

也就加大了納稅人進行反抗的危險性




這將是超越一切的政治難題








  存量和增量 / 人渣經濟筆記










全球暖化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以經濟學的角度來說

它既是一個存量問題

又是一個增量問題




把全球暖化看成一個存量問題


變暖是因為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太大

這個濃度大是近百年來人類累計排放的結果




-- 很遺憾

   加速存量的消化 在技術上或許是太過困難






全球暖化

同時也是一個增量問題




解決的方法

就是減緩排放的增長

並實現排放的下降






哲學一點的問題是




究竟排放是一種權利

還是少排放是一種義務








-- 以減碳政策必要的強制性來說

  

   把減少排放當作是一種義務

   會是比較好的出發點




 






  

   補貼比增稅更容易讓人接受

   但限制比鼓勵的效果要來的好

 





   國際會議 傳遞一種萬眾一心  Peace & Love 的感覺

 


 


   但國內法的約束

   遠比國際條約更容易叫人遵守

 


 



 


 



 


 


-- 經濟學人的論述很理性

 





   講完優點

   又開始講缺點

  

   刻劃完遠景

   又開始講眼前的層層阻礙

 





   好像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但其實

   他們還是把握住了一個大方向

 


 



 


 



 





-- 在工程師眼中

   所有的東西都是 Trade off

   沒有完美和理想的狀況

 


 


 

   只能努力找一個最佳解

   然後把 Side effect 降到最低

 


 



 


 


   決定最佳解

   是一個選擇

  

   他選擇了前進的方向

   他同時也選擇了哪些東西該被犧牲

 


 



 


 


   ECFA 是這樣子

   Copenhagen Climate Conference 也是這樣子

 


 



 


 



 


 


-- 政治 經濟和消費性電子一樣

   都是文明製造的規則和產品

 





   他們不是完美的

   但他們是很好的工具

  

 


 


   他們還是找的到辦法 讓世界朝更好的地方邁進

  

  

 


 


  

   只是要先讓現實的他們知道

 





   這種訴求

   能拿的到選票

  

   滿足這樣的需求

   還可以賺進大把的鈔票

 


 



 






  Bad policy will boil the planet / ECOEN.org






 
Clever, but unprincipled / ECOCN.org




 
Investors and climate change / ECOCN.org




 
Avoiding a crash at Copenhagen / ECOCN.org


 


 



 







12月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即將舉辦

 


 



 


 


但目前為止

國際協商達成的共識

僅僅只是在敦促各個國家減少排放量

 


 



 





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大國

美國的參議院不太願意批準減碳的國際條約

 





早在布希政府背棄京都議定書之前

參議院就明確表示會否決該協議

 


 



 





發展中國家也不支持相關條約的簽署

 





他們擔心具有國際約束力的承諾

會被用來當作對其征收關稅的依據

 


 



 





但很遺憾

 


 


除非減排指標具有國際約束力

並有服從機制來強制實行

 


 


否則任何全球協定都是枉然

 


 



 


 



 


 


理論上

京都協定有服從機制

 


 


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目標的國家

在下一階段就必須減排更多

 


 



 


 


但是該規定沒有實施

 


 



 


 


加拿大超標排放了減排指標的 29%

但大家都知道它不會被懲罰

 


 



 


 



 


 


受國內法的約束

會遠比那些迫於外交壓力而簽署的國際條約更容易遵守

 


 



 


 


因此最重要的還是看看

這些國家的國內政策是否到位

政府是否會有效貫徹這些政策

 


 



 


 



 


 


英國給出的減碳數據 令人印象深刻

 


 


從1990年至今

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 15%

 


 



 


 


同時間

整個歐盟只減少了 2%

美國甚至還上升了 14%

 


 



 


 


然而

英國排放量下降的大部分原因不是因為政策奏效

 


 


只是因為英國不再使用采煤業末期出現的燃煤發電站

 


 



 


 


基本上

英國排放量目前已經不再繼續減少

一年中的排放量只減少了不到 1%

 





政策根本沒有驅動二氧化碳的減排

 


 



 


 



 


 


於是

英國政府成立氣候變化委員 CCC

 





因為涉及到推升能源價格的問題

減少碳排量帶有政治敏感性

 


 



 


 


CCC 在組織架構上

被定位在獨立於政治外

 


 


他能夠批判既存政策的弱點

並提出改善的方案

 


 



 


 


-- 組織的設置

   要遵守政治的遊戲規則

 


 



 


 



 


 


現在有三大政策有助於減少碳排放

 


 



 


 


提高煤炭價格

鼓勵有效利用能源

以及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提供補貼

 


 



 





CCC 認為其中最佳的方案

就是提高碳價

 


 



 


 


但提高煤炭價格可行性很低

 





歐洲排放貿易計劃 ETS 設定的碳價過低

以至於起不到什麽明顯作用

 


 



 


 


政府也反對歐洲委員會過分限制排放量

 





經濟必須成長

能源利用率會一年一年地提高

 


 



 


 



 


 


提高煤價的替代方案

是在歐盟的規定下對碳賦稅

 


 


就像法國

 


 



 





藉由賦稅

政府還可以對家庭使用的煤炭量進行審查

並告訴他們如何減少排放以及如何減少花費

 





由於市場不能自發提高利用率

因而政府此時必須進行適當幹預

 


 



 


 



 


 



 


 


鼓勵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作用

其實微乎其微

 


 



 


 


對再生能源提供強有力的關稅援助

也不是一個好方法

 


 


比起提高碳價和市場幹預

關稅援助根本不會有效

 


 



 


 



 





美國駔進計劃建築智能電網

 


 


獲得世界各國的響應

也獲得電力公司的全力支持

 


 


工業巨頭和電腦業巨頭  Google  IBM 微軟也開始積極投入研發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和其他環保人士

更是該項目的熱心倡導者肯

 





大量的調查也表明 消費者會熱心接受這一項目

總統歐巴馬自己就是一個超級粉絲

 





他將此作為一項美國刺激法案的重要部分

為其慷慨撥款 39 億美元

嗅到機遇的企業界也開始準備投資

 


 



 


 


似乎沒有人會反對更環保的使用能源

 


 



 





但很遺憾

技術不能取代政策

 


 



 





在大多數國家這種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最大障礙

依然是煤炭的低價

 


 



 


 


消費者浪費能源

不僅僅因為他們不會精確控制自己的花費

 





而且因為就算浪費

電費其實也不會多到哪裡去

 


 



 





公用事業公司的本質

是盡可能地銷售能源

 


 


而他們不會在意能源是環保的 或是汙染嚴重的

 


 



 


 



 


 


智能電網不能代替適宜的能源政策

 


 


奧巴政客仍需要制定法規

以鼓勵對高效能源及更為清潔的發電方式的投資

 





但這同時也意味著金額更高的投資法案

 


 



 





-- 投資法案需編列預算 爭取資金

   而預算和資金 是一些複雜麻煩問題

 


 



 





公共基金的作用已經發揮到極致了

富國對窮國援助的資金已經達到數百億

 


 



 


 


但像印度中國這樣經濟突飛猛進的國家

這些錢遠遠不能滿足的減排需要

 





他們依然猛增汙染很大的燃煤電站

這樣的地區 還需要數千億美元來改善環境

 


 



 


 


錢從哪裡來

是一個問題

 


 


投資人的資金並沒有義務用來減少碳的用量

 


 



 


 



 


 


這一問題

最近有一些新的解決辦法

 





世界經濟論壇即將發布的文件

主張至少維護部分富國在窮國改善溫室效應的投資

 


 



 


 


世界各國領導必須在哥本哈根會議上設定嚴格減排的目標

歐洲施行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 也一定要成為計劃的一部分

 


 



 


 


-- 投資人必須看的到前景

 


 



 


 


貨幣匯率和政治風險

是目前歐洲資金不被投資到再生資源的因素

 





投資人建議政府發行氣候投資相關的保證債券

損失分擔協議和債務擔保的方式 也必須特別為綠色基金提供公共支持 

 


 



 





有些投資者

已經開始對對地方政府擔保的環保項目進行投資

 





現在

只是要讓國家領導人在全球範圍內施行

 


 



 





-- 只要有需求

   金融界就可以設計出商品

  

   減碳必須用更好的商品 和更低的風險

   去誘惑投資人把資金投入

 


 



 


 



 


 



 


 



 





政府往往認為提供援助比起征收碳稅更容易 更政治化

 





在短期來說

這種想法沒什麽錯

 





但從長遠來看

錯誤的政策終將使得減少全球碳排量的花費加大

也就加大了納稅人進行反抗的危險性

 





這將是超越一切的政治難題

 


 



 


 



 


 


 
存量和增量 / 人渣經濟筆記


 


 



 


 


全球暖化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以經濟學的角度來說

它既是一個存量問題

又是一個增量問題

 


 



 


 


把全球暖化看成一個存量問題

 


 


變暖是因為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太大

這個濃度大是近百年來人類累計排放的結果

 


 



 


 


-- 很遺憾

   加速存量的消化 在技術上或許是太過困難

 


 



 





全球暖化

同時也是一個增量問題

 





解決的方法

就是減緩排放的增長

並實現排放的下降

 


 



 





哲學一點的問題是

 





究竟排放是一種權利

還是少排放是一種義務

 


 



 


 


-- 以減碳政策必要的強制性來說

  

   把減少排放當作是一種義務

   會是比較好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