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江蕙是台語樂壇的蔡依林
有人說
江蕙是台灣的席琳狄翁
報紙說
安德烈波伽俐的演唱會 賣的比江蕙還好
幫幫忙
那些人是什麼咖小怎麼可能和江蕙姐相提並論
拿蔡依林和江蕙比
怎麼比
比了只是顯示水準的低落
考驗脾氣的修養而已
Jolin 和謝金燕比比差不多了
席琳狄翁雖然享譽國際
但他也不過就紅了一首鐵達尼而已
哪比的上江蕙每首都是主打歌
支支都是暢銷單曲
美聲唱法
又怎麼和台語演歌腔相提並論一個只是選秀節目的路人配備
一個可是文化的珍貴遺產
安德烈隆重登台
演唱會冠蓋雲集路人拉小開
老董招名媛連準總統都去了
可是看看曲目
Di quella pira
La donna e mobile
Di’tu se fedele
不要說有沒有聽過了
連看都看不懂了義大利文是這麼好學的嗎
義大利歌劇
聽了原來是這麼好睡的嗎
阿
現在是怎樣該鼓掌了嗎
不過是聽首 Time to Say Goodbye 罷了
安可怎麼又是沒版權也沒人格的公主夜未眠
可是江蕙的演唱會
每首都聽過
每首都能跟著一起唱
歡呼吧
鼓掌吧
尖叫吧
一起跟著唱吧
這是演奏會
和演唱會的差別這是歷史的遺毒
和新時代的活力的差別
S.H.E 說
江蕙是國寶
嗯
這三個人總算是說了句人話
本土文化並不都是那麼討喜
媽祖出巡號稱世界三大宗教慶典但他沒有彌撒的莊嚴
沒有朝聖的肅穆
不當他是儀式
就當他是慶典他都顯得太過嘈雜和混亂
還好
至少還有江蕙和他的台語歌這是很讓人驕傲的鄉土文化
台語歌曲背後有很多歷史 很多故事
像是酒家女那種風塵味
像是電子花車那種牛肉味
或是民謠和山歌那種古早味
那些是很迷人的故事
街頭巷尾的八卦流言
風花雪月的無病呻吟沉澱久了
釀進了歌就變成故事
倒是國語歌壇背後
就沒有什麼故事
不然就是一些翻唱 抄襲 炒作 摽竊 騙錢
種種不堪入目的故事
台客電音在賦予台語歌新生命的同時
順便讓他墮落台語歌手繼續消費她的苦情的時候
不小心讓它變成俗氣的鄉土芭樂
而江蕙的歌不同
他的台語歌融合了國語流行歌的元素
把台語歌昇華到藝術的境界
悲
但是不膩輕快
但是不輕浮
傳統
但是一點也不俗氣
他有最好的歌聲
然後選到最好的歌
樂團喜歡自己唱自己寫的歌因為自尊和自大
讓他們覺得沒有什麼人配唱他們寫的歌
讓那些偶像歌手唱搖滾
絕對是對歌的一種侮辱
但是台語作曲家寫完一首歌
會想把它獻給江蕙
那應該是一種無上的光榮
紅包場背後的那卡西
就是古早的 KB 手
他們用很俗的 Tone
壓很老氣的 Part
這根本不算是編曲啊
他沒有類型的嘛他就是伴奏而已
不過跟著壓很好玩台語歌的調
台語歌的邏輯
和台語歌的感情都很有他自己的味道
聽說在台南
KB 手絕對不能不會彈舞女
打扮著~ 妖嬌的模樣~
陪人客搖來搖去~
作一個 KB 手
有時候不能忘本
科學不喜歡造神
政治也至少有一半的人不喜歡造神但是音樂允許造神
他喜歡誇張 熱愛誇飾文章的結尾
總是用一些歌功頌德的垃圾話才比較有力
江蕙不只是一個歌手他和他的台語歌
已經是一種記憶而且大概沒有人能取代
他這麼偉大
卻很低調
沒有緋聞
不炒新聞
也只有一次演唱會
他和費玉清那些老一輩的歌手
雖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但是她們守住歌手傳統的角色 價值
和驕傲
奇怪
星光傳奇都可以拍紀錄片
但是沒有人幫江蕙拍傳記
這個國家的價值觀
一定是在哪個地方 出了些什麼問題
安德烈和江蕙的演唱會
其實當然是選江蕙的演唱會
演唱會
怎麼會是裝氣質的地方
幹麻累到要用拍手的正確時機
和曲目的正確發音
去彰顯一種優越感
老安每年都會世界巡迴繼續消費古老的文化遺產
賺他大把的鈔票
但江蕙就只有在這裡聽的到
那些沒聽過
卻像是忘不掉的曲子那些不會唱
但一定會知道下一句的歌
人講這款人這世人的~
命親像一隻風吹~
飆淚
如果再老 30 歲
一定衝一次現場演唱會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