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升值
成為西方國家實現全球再平衡的同義詞但中國卻希望維持匯率的穩定
-- 雖然經濟成長強勁
但中國經濟的體質依然很不健全
過多的熱錢湧入
會讓中國的經濟成為泡沫
迅速升值對出口造成的巨大壓力
將會讓中國經營長久的經濟體系崩潰
-- 節錄的重點
刪掉了文章中中國對歐美列強的敵意記錄匯率和幣值的基本觀念
和中國經濟發展穩健的一面
金融危機的陰霾漸漸消散
全球失衡的問題再度被人們關註人民幣升值
似乎已然成為西方國家實現全球再平衡的同義詞然而 中美之間失衡的根本原因
在於中美兩國各自的內部結構問題
匯率
並不是一個關鍵因素中美之間的貿易差額問題
首先
在於兩國經濟結構的高度互補性 沒有有效地形成
其次
由於美國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結構 和生產成本方面
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就算人民幣升值
使中美貿易逆差開始有所減少但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逆差
就可能會更大一個國家的貨幣長期升值的根本原因
是本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及其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經濟實力不僅僅是看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
更重要的
是看一國的勞動生產率
經濟運行質量
及其國際競爭能力應該是經濟實力
推動貨幣升值
而不是貨幣升值
拉動經濟從中國的情況來看
國際競爭力 和勞動生產率
在改革開放以後的確有較大的提升
但是經濟質量
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 依然存在明顯差距中國的原材料消耗水平很高
出口產品中
勞動密集型產品比重較高人均GDP相對較低
農村人口占比較高
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差距比較大這些狀況在短期內 不太可能有明顯的改觀
所以人民幣並不具備短期內大幅度升值的基本條件目前
市場正不斷增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在國際上
因為金融危機沖擊
各國政府巨額舉債 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對金融機構註入了大量的流動性
甚至有可能在未來出現流動性泛濫
大量的國際遊資
正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投資機會
在中國國內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
同樣實行了適度寬松貨幣政策
事實上 是達到了極度寬松的狀態
存款有了大幅度增長
同時也有了大量的信貸投放
同時
國際上的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和國內食品價格的周期性變動
這些都可能迫使明年物價出現回升
人民幣的幣值從購買力的角度來講
對內就有可能貶值因為中國經濟經過積極的財政政策
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
中國經濟領先於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
自然成為了投資者關註的一個焦點企業的盈利狀況也出現了環比提升
股市未來還會有進一步上漲的動力和預期經濟開始回升
投資信心提高在房地產方面的投資增也加快
資產價格的上漲
預期也會推動境外資本投資的流入基於對通膨的隱憂
中國的貨幣政策收緊
利率已經高於主要發達國家的利率水平
如果中國進一步提高利率
中美 中歐之間的利差還會擴大
人民幣較高的收益率
會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國內
在外匯市場上 形成對人民幣的較大需求種種的升息預期
也會帶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一輪金融危機之後
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於是
中國政府也開始推行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民幣在商業領域中使用的範圍 會逐漸擴大
人民幣有中國這個經濟體作為支撐
經濟基本面向好
同時又有很高的外匯儲備
持有人民幣
一方面沒有風險
另一方面還有升值的預期
於是
匯市對人民幣的需求
不斷的增長
外貿方面
中國的順差始終是存在的貿易順差國的貨幣匯率是比較強的
這也對人民幣產生不斷增加的升值壓力目前
國際和國內的流動性都非常充裕中國經濟在明確回升之後
未來可能會面臨經濟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如果不把境外資本的大規模流入管理好
國內經濟的壓力就會很大一方面
中國要把內部的結構調整好
內部的流動性和貨幣供應都各方面管理好
使之盡可能的合理和適度另一方面
也要把境外資本的流入管理好
從外匯管理的角度來看
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已經不小
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
已經實現了自由兌換
在資本項目下
也僅有幾個關鍵的項目 沒有自由兌換
在這種情況下
靠嚴格的外匯管理
恐怕難以有效地把大規模的資本流入阻擋在國門之外在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提升 物價走高 資產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
必須避免境外資本進一步流入
持續增加國內經濟過熱的壓力
中國必須要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降到最低限度
當前的政策導向
應該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小幅度升值
未來就會累積為較大幅度的升值
升值的預期
也往往會伴隨著持續的較大規模的資本流入人民幣升值的幅度越快
外資流入越積極對中國的貨幣政策運作空間
就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升值預期是可以管理的
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逐步淡化和化解
不斷地釋放出匯率穩定的信息
把匯率穩定作為未來主要的政策目標
在一段時間內匯率保持穩定
不受外來壓力的影響 也不受NDF的暗示
只在適當的時候
根據市場供求關系有些波動匯率升值的預期就有機會逐步淡化
中國的升息也要謹慎
不應先於美國和歐洲升息主要運用數量型的工具
對流動性和對貨幣供應進行管理
從長期來看
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
人民幣最終還是要升值
但是這不只是看中國經濟規模有多大關鍵是看中國的勞動生產率
制造業的能力
競爭力達到何等水平
未來如果能夠保持一段時間的匯率基本穩定
使得的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環境得到更好的改善
此時再逐步升值
中國就會有更強的競爭力現在
中國出口產業亟需進一步做調整
在這個過程當中 還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扶持
如果人民幣升值過大
對整個出口產業來講會是難以承受的重壓
目前
美元在國際金融交易 國際貿易 支付結算當中
仍然占有著很高的使用比例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
也還是大量以美元進行支付結
經常性的匯率波動
會讓出口企業會疲於奔命
所以中國的匯率政策
還是以盯住美元為原則如果中國對其他貨幣保持基本穩定
卻偏離了與美元之間的匯率關系 對美元產生較大幅度的升值
那將是中國不可承受的重壓保持和美元匯率的穩定
對於中國的出口產業 和其他各方面的穩定 都有好處
在國際壓力浮現的時候要先看看這個壓力來自於何方
再理性地加以平衡
但中國卻希望維持匯率的穩定
-- 雖然經濟成長強勁
但中國經濟的體質依然很不健全
過多的熱錢湧入
會讓中國的經濟成為泡沫
迅速升值對出口造成的巨大壓力
將會讓中國經營長久的經濟體系崩潰
-- 節錄的重點
刪掉了文章中中國對歐美列強的敵意
記錄匯率和幣值的基本觀念
和中國經濟發展穩健的一面
關於當前人民幣匯率的思考 / MBAlib
金融危機的陰霾漸漸消散
全球失衡的問題再度被人們關註
人民幣升值
似乎已然成為西方國家實現全球再平衡的同義詞
然而 中美之間失衡的根本原因
在於中美兩國各自的內部結構問題
匯率
並不是一個關鍵因素
中美之間的貿易差額問題
首先
在於兩國經濟結構的高度互補性 沒有有效地形成
其次
由於美國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結構 和生產成本方面
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就算人民幣升值
使中美貿易逆差開始有所減少
但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逆差
就可能會更大
一個國家的貨幣長期升值的根本原因
是本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及其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經濟實力不僅僅是看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
更重要的
是看一國的勞動生產率
經濟運行質量
及其國際競爭能力
應該是經濟實力
推動貨幣升值
而不是貨幣升值
拉動經濟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
國際競爭力 和勞動生產率
在改革開放以後的確有較大的提升
但是經濟質量
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 依然存在明顯差距
中國的原材料消耗水平很高
出口產品中
勞動密集型產品比重較高
人均GDP相對較低
農村人口占比較高
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差距比較大
這些狀況在短期內 不太可能有明顯的改觀
所以人民幣並不具備短期內大幅度升值的基本條件
目前
市場正不斷增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在國際上
因為金融危機沖擊
各國政府巨額舉債 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對金融機構註入了大量的流動性
甚至有可能在未來出現流動性泛濫
大量的國際遊資
正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投資機會
在中國國內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
同樣實行了適度寬松貨幣政策
事實上 是達到了極度寬松的狀態
存款有了大幅度增長
同時也有了大量的信貸投放
同時
國際上的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和國內食品價格的周期性變動
這些都可能迫使明年物價出現回升
人民幣的幣值從購買力的角度來講
對內就有可能貶值
因為中國經濟經過積極的財政政策
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
中國經濟領先於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
自然成為了投資者關註的一個焦點
企業的盈利狀況也出現了環比提升
股市未來還會有進一步上漲的動力和預期
經濟開始回升
投資信心提高
在房地產方面的投資增也加快
資產價格的上漲
預期也會推動境外資本投資的流入
基於對通膨的隱憂
中國的貨幣政策收緊
利率已經高於主要發達國家的利率水平
如果中國進一步提高利率
中美 中歐之間的利差還會擴大
人民幣較高的收益率
會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國內
在外匯市場上 形成對人民幣的較大需求
種種的升息預期
也會帶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這一輪金融危機之後
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於是
中國政府也開始推行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民幣在商業領域中使用的範圍 會逐漸擴大
人民幣有中國這個經濟體作為支撐
經濟基本面向好
同時又有很高的外匯儲備
持有人民幣
一方面沒有風險
另一方面還有升值的預期
於是
匯市對人民幣的需求
不斷的增長
外貿方面
中國的順差始終是存在的
貿易順差國的貨幣匯率是比較強的
這也對人民幣產生不斷增加的升值壓力
目前
國際和國內的流動性都非常充裕
中國經濟在明確回升之後
未來可能會面臨經濟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如果不把境外資本的大規模流入管理好
國內經濟的壓力就會很大
一方面
中國要把內部的結構調整好
內部的流動性和貨幣供應都各方面管理好
使之盡可能的合理和適度
另一方面
也要把境外資本的流入管理好
從外匯管理的角度來看
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已經不小
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
已經實現了自由兌換
在資本項目下
也僅有幾個關鍵的項目 沒有自由兌換
在這種情況下
靠嚴格的外匯管理
恐怕難以有效地把大規模的資本流入阻擋在國門之外
在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提升 物價走高 資產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
必須避免境外資本進一步流入
持續增加國內經濟過熱的壓力
中國必須要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降到最低限度
當前的政策導向
應該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小幅度升值
未來就會累積為較大幅度的升值
升值的預期
也往往會伴隨著持續的較大規模的資本流入
人民幣升值的幅度越快
外資流入越積極
對中國的貨幣政策運作空間
就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升值預期是可以管理的
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逐步淡化和化解
不斷地釋放出匯率穩定的信息
把匯率穩定作為未來主要的政策目標
在一段時間內匯率保持穩定
不受外來壓力的影響 也不受NDF的暗示
只在適當的時候
根據市場供求關系有些波動
匯率升值的預期就有機會逐步淡化
中國的升息也要謹慎
不應先於美國和歐洲升息
主要運用數量型的工具
對流動性和對貨幣供應進行管理
從長期來看
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
人民幣最終還是要升值
但是這不只是看中國經濟規模有多大
關鍵是看中國的勞動生產率
制造業的能力
競爭力達到何等水平
未來如果能夠保持一段時間的匯率基本穩定
使得的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環境得到更好的改善
此時再逐步升值
中國就會有更強的競爭力
現在
中國出口產業亟需進一步做調整
在這個過程當中 還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扶持
如果人民幣升值過大
對整個出口產業來講會是難以承受的重壓
目前
美元在國際金融交易 國際貿易 支付結算當中
仍然占有著很高的使用比例
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
也還是大量以美元進行支付結
經常性的匯率波動
會讓出口企業會疲於奔命
所以中國的匯率政策
還是以盯住美元為原則
如果中國對其他貨幣保持基本穩定
卻偏離了與美元之間的匯率關系 對美元產生較大幅度的升值
那將是中國不可承受的重壓
保持和美元匯率的穩定
對於中國的出口產業 和其他各方面的穩定 都有好處
在國際壓力浮現的時候
要先看看這個壓力來自於何方
再理性地加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