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劇團對自己的歌曲沒有信心
要靠世界名曲的名氣 力挽慘澹的票房他把 ABBA 精選集 改編成舞台劇
電影產業的編劇已經全部死光
只能靠舞台劇的成功 再造電影的無限商機
他們把 ABBA 音樂劇 改編成電影
音樂劇其實是很落後的東西
電影是比他先進而成熟的表演
音樂劇和舞台劇的動作總是要很誇張 很作做沒有特寫鏡頭
坐在第三排以後的觀眾
就沒辦法看清楚那些只用表情表現的演技這是在場地和器材的限制之下
折衷的表演方法
無奈
誇張的動作表演
常常就只適合寫進喜劇
電影其實已經不需要這種表演形式它可以很正常
笑點可以很高級
不需要只是肢體動作誇張的鬧劇
音樂劇隨時會停下來唱歌跳舞
但是電影已經發明了配樂
音樂和劇情可以同時存在 同時進行
唱歌的時候劇情不用突然跳 Tone
電影是很成熟的戲劇
他很自然音樂劇是發展階段的實驗品
他有時候很突兀 有時候很作做
用電影去拍音樂劇算是一種退化他最大的意義
可能就只是把唱歌跳舞的舞台放大
把 ABBA 的音樂串起來很簡單
ABBA 每首歌都是談情說愛的芭樂歌
輕輕鬆鬆就可以譜一段純愛戀曲
但是編劇顯然覺得這樣太無恥
盜用精選集當賣點事實上就已經很無恥
所以他掰了個莫名奇妙的故事
小新娘要嫁人
好開心 好幸福開心又幸福的她
婚禮那天要請父親牽她的手走紅地毯
他問他媽
他爸爸是誰
他爸爸不是在戰火中失蹤
他爸爸不是某個最後屈服於政治婚姻的王子
她媽說我不知道你爸爸是誰
不過根據時間點篩選之後
我認為下列這三個人都非常有可能性
時代在變
純愛故事都已經不清純
新嫁娘和好母親的故事都已經不溫馨
很久以前
一樣有一個萬里尋母的溫馨卡通
爸爸
我要去找媽嗎
好啊
我不確定你媽媽是誰不過根據時間點篩選之後
我認為下列這三個人都非常有可能性
怎麼辦出發尋母前
只好先給這個爛貨一記大義滅親的 2300 萬重踢
不管怎麼樣
小新娘還是只愛一個小新郎
上一代的恩怨不要牽拖到觀眾的觀影心情
當然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
最後一定是三個老爸一起來婚禮同歡
電影用荒謬的喜劇把音樂牽強的串在一起
其實很彆扭
真的這麼喜歡 ABBA
乾脆直接在電影院放他們的演唱會 DVD 還比較實際
不過在大螢幕前看演唱會
大概就和在大螢幕球為中華棒球隊加油一樣High 的很心酸
加油好像加的一點都沒有意義
今年
LP 又來辦演唱會了沒發新專輯
沒蓋新場地
沒事幹麻又辦什麼演唱會
大概是以為台灣錢很好賺吧但是上次錯過的 FANS
還是趕快去搶票吧
ABBA 在上個世紀很紅
非常紅
ABBA 甜到膩的芭樂歌
滿足每個人的音樂口味ABBA 兩男兩女的曖昧關係
滿足每個人的八卦慾望
那個世紀 披頭四是經典
那個世紀 連比吉斯都很紅那個世紀是一個黑暗世紀
而古典樂派浪漫時期要用上史前紀元
不管怎麼樣
那是上個世紀的音樂
上個世紀的芭樂
和上個世紀的娛樂新聞
買了 ABBA 精選
爽了吧ABBA 情歌塞滿西洋老歌精選
夠了吧他們分成兩對結婚了
又怎麼樣嘛ABBA 現在竟然又靠音樂劇和電影借屍還魂
ABBA 在上個世紀很紅
可以歸因於資訊的封閉
ABBA 到這個世紀還在紅
只能歸因於人心的自我封閉
黑膠唱片的收藏家
古典唱片的搜集狂
西洋老歌的愛好者
星光大道的參賽人過去的美好時光或許永遠讓人沉醉
記憶留下的永遠是去蕪存菁的經典
20 週年精選輯永遠不會放 B 面歌曲
但一首新歌
其實是比一款新手機更有意義的發明
Dancing Queen 是 ABBA 最好聽的一首歌
沒聽過 ABBA
但是一定曾經聽過 Dancing Queen
You are the dancing queen~
young and sweet~only SEVENTEEN~
聽完這一句
會浮起一種歌舞昇平的滿足感
而他事實上無情的定義了
Young and Sweet 最後的保存期限
他無時無刻出現在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
然後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就出現在記憶的某個角落
ABBA 這麼好記
也不是每個人都記的住但 Dancing Queen 這麼好聽
下個世紀一定都還是聽的到有人在唱
有一年的奧運開幕式
就有歌手唱 Dancing Queen他已經是全世界的共同語言
聽完北京北京我愛北京
想死
新歌也不都是那麼有意義
或許還是老歌好一點活在過去的美好時光裡面
至少就不會被爛歌搞到耳膜重傷
ABBA 號稱瑞典國寶
但是隨便讓樂團受封為國寶事很危險的事情
張學友是歌神
五月天是天團
阿妹是天后
然後國語樂壇的音樂水準之低
很不幸的就暴露給全世界知道
芭樂合唱團 ABBA 當國寶其實不是很有面子
但是 Dancing Queen 應該是有資格競逐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