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23

Hello MOTO







人生無常

世事難料


球王費德勒這麼厲害

四強賽也會輸球


美國人這麼鴨霸

現在也開始會哭窮




然後 Moto 這麼大的手機品牌

竟然也會落到虧損求售的下場


這個慘狀

3 年前誰有辦法想像




但僅僅是 2006 -2007 的虧損

就讓 Moto 決定將他最有代表性的事業

佔他營收一半以上的產品




 砍 掉


 


壯士斷腕


很痛


 


Moto 還是三大品牌


只是從第二掉到第三

但是他就受不了


第三都受不了

其他品牌大概也只有撐的更辛苦




手機市場現在漸漸走向 Nokia 稱霸全球的局面




Nokia 40%

SamSung 16%

Moto 13%




其他所有的人分剩下的 30%


 


手機品牌不是 M 型

也沒有什麼長尾理論


他是一個很殘忍的 L 型


不過 5 年

就有一卡車的手機品牌消失

從此再也沒有人聽過


 




Nokia 怎麼會被養的這麼大

大概他已經超過一個崇拜需要的臨界點


 


Moto 排名還不錯看

但是他的銷量其實已經很難看




事實上

Moto 的 13%

還是靠北美市場撐硬起來的


 


他在北美依舊是無敵的第一


反而是世界最強的 Nokia

在北美只有可憐兮兮的 10%


 


這件事讓 Nokia 很不爽


奇怪

怎麼就是沒辦法渡過濁水溪以南的鐵票區




所以最近小諾開始從強項 GSM 轉入 CDMA

誓言拔光 Moto 的樁腳


 


Moto 死不死 活不活

對台灣科技業有一定的影響力




Moto 對台灣的科技業很有貢獻

台灣的手機廠很多都是靠 Moto 的奶水養大的




其他手機廠都喜歡自己關門生產

韓國廠堅持肥水不落外人田


只有 Moto 對釋出訂單非常友善


鴻海集團

金仁寶集團

英業達集團


Moto 每年會在這些人的尾牙大會上

接受好人好事表揚


 


Moto 一直利用委外代工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維持他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Moto 要是死了

怎麼辦




代工廠難道只能跟著陪葬




其實沒那麼嚴重




一向死硬的 Nokia

現在也開始釋出更多代工的機會

 


Moto 的衰弱

是 Nokia 的機會


但是 CDMA 對他來說是陌生的領域

它需要代工廠的量產經驗

和成本控制




事實上

任何一個希望接收 Moto 市場的品牌

都會開始釋出這種機會


 


這是搶佔市場最快 也最方便的方法


 


然後

在 Smart Phone 的高階市場

終於打開 M 型世界的右半部之後之後


手機代工廠開始紛紛成立新的事業部




MS 挹注在 HTC 的訂單

開始流向另一個 Second Source




Smart Phone 最大的切入門檻

是軟體和作業平台


現在

平台研發已經成熟

市場已經打開


代工廠終於開始全力投入


 


 


代工廠和品牌廠的關係

就和工程師和公司的關係很像




合作過的品牌

量產過的產品

是代工廠的履歷


舊客戶衰退

他就用漂亮的履歷去爭取更有潛力的新客戶




工程師也一樣


公司發不出年終


工程師就用做過的計畫

累積的年資

公司的背書


尋找更優渥的機會




這是代工廠犧牲利潤換來的彈性

也是工程師犧牲下班時間換來的靈活性




面對客戶

總是比面對第一線顧客單純一點




科技業變化很快


股價都會腰斬

Moto 都會沉

還有什麼不會發生




工程師大概隨時要看看風頭

然後把救身衣穿在身上


 


品牌廠就很慘


Moto 只能在逐漸下滑的市佔率中

繼續掙扎


而他甚至還沒辦法從一疊疊的市場調查和顧客分析中

找到原因和機會




品牌真的是一個藝術




Moto 的工程師

現在都是人心惶惶




Moto 的高層

可能通通都在準備走路




------------------




Moto 要賣

誰會買


 


國際 4 大手機廠

大陸手機品牌廠商

EMS大廠

美系非手機廠商及私募基金


都是可能購買摩托羅拉手機部門的公司類型


 


台灣的 EMS 代工廠不會買




BenQ 失敗的併購案

讓代工廠了解自己的定位

和自己的能耐




BenQ 失敗就算了

連 Moto 都會失敗


品牌真的不是每個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BenQ 本來希望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典範

但他現在只是血淋淋的歷史教訓


 




4 大手機品牌大廠要收購 Moto

也有他們自己的顧慮




Nokia 有托拉斯的疑慮


而且他市佔率已經很高

提高到 60% 市佔率也沒有太大意義




無敵

是最寂寞的


 


三星電信事業總裁崔志成指出


三星手機部門與摩托羅拉手機部門合併

恐怕無法達到加分的效果


三星對於品牌紮根頗深

技術也領先得夠快

沒有絕對必要去買


 


SE 執行長小宮山英樹表示

無意收購摩托羅拉手機部門


SE 過去的策略

向來不以購併為壯大市場的策略


 


 


Moto 是一個很有代表性和意義的品牌


對併購者來說

他是一個太過龐大的品牌


 


併購他的時候把品牌保留

對自己的品牌定位會產生混亂




併購的時候如果把品牌拿掉

又犧牲了太多他能帶來的利益




Acer 併購捷威

看上的是他的產量 市佔 和話題性


Acer 在成長中

它需要更多的出貨量




但是併購一個開始虧損的手機品牌


看上的就不是他的市佔

也不一定是他的技術


而是他的品牌知名度




NB 市場可以單純進行市佔率的相加

面板廠也可以單純進行產能的加總


他們是品牌差異性相對較小的工具




但是手機的市場狀況已經非常險惡


他的消費者買的不是工具

而是一種社交武器


他很大的部分

已經變成時尚品牌的廝殺戰場




用哪台 NB

就像用哪個牌子的洗髮精一樣


沒有很大的差別


 


但用哪支手機

就像用哪牌的香水一樣


會決定一個人在時尚派對的地位

或任何一種社交圈的印象


 


 




品牌大廠不需要 Moto 的產量和技術

也不需要 Moto 這塊招牌




他們只會積極搶食 Moto 消失後的市場




Strategy Analytics 預測

 


  其他手機廠商完全收購摩托羅拉的可能性

  非常小




除了品牌整合的問題

他們還有收購 Moto 的龐大資金這個現實的問題


 


買家有可能是大陸的代工廠


中興 華為等大陸廠在電信業進行垂直整合

代工搶單已經有很驚人的能力


買下 Moto

對他們進軍國際會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 Strategy Analytics 一樣潑了一桶冷水




  可能性不大


  除非這些廠商沒有很好地接受

  台灣明基收購德國西門子手機業務失敗的教訓


 


BenQ 收購付出的成本太高

西門子帶來的負債太大


然後交易整合的時間又太長




最後

西門子幾乎沒有留下任何一點品牌價值

可以幫 BenQ 加分


 


投資客會因為併購消息

開始買進股票


但是消費者不會因為併購的消息

開始狂買手機


 


 


美系非手機廠商或私募基金

也很有可能買下 Moto


非手機廠可以擴張產品線

讓品牌擁有新的成長的動力


進行改革 提高獲利  任命更有能力的 CEO

是私募基金拿手的運作方式


這可能是 Moto 最好的結局


而且非手機廠商及私募基金接手

對台灣代工廠接單幾乎就無影響




但是不管誰買下 Moto

都依然會面臨 Moto 現在的問題




他依然在虧損

他是一個不斷衰退的品牌


而他不知道怎麼找回消費者的信心


 


事實上

拋售案還讓他的品牌形像受到更多的傷害




如果不能解決 Moto 的品牌問題

買下 Moto 就不會帶來太大的利益




  MOTO 的問題

  在於未能使研發週期和商品週期相匹配




  手機業務低迷的深層原因在於產品設計




摩托羅拉長期疏于產品的擴充

因此不存在重建的應急辦法


計劃與 Moto 的廠商

應該盡快填補中檔機型 高端機型

以及第三代手機方面的產品空白


 




Moto 的出售案是很有意義的科技新聞




一個曾經偉大的品牌

遇到危機 會有什麼下場


或許是一個新的品牌被創造

或許是一個衰退的品牌被重新改造


或是又有勇者嚐試從代工跨足品牌


忘掉 BenQ

失敗的叫做教訓

但是成功就會被稱作典範




Moto 的未來

對品牌廠和代工廠都是一個經驗




------------------




Moto 計畫切割拋售

但是他目前還找不到買主


分析家認為拋售的消息

是一種商業策略




  Skeptics may feel

  this is just a ruse by directors


  to buy some time

  and get tetchy shareholders off their back




巴隆週刊認為

Moto 執行長公開的宣示

只不過是冀求能夠在短期內帶動股價走高




在他找到買主 解決內部分歧的意見之前


Moto 還是必須想辦法維持他的市佔

守住自己的品牌價值




不然她就會越來越沒有行情




於是在 2/11 的 Mobile World Congress

Moto 新任執行長表示


摩托羅拉將全力發展手機事業

並強調他本人亦會全心投入該事業




不管要賣還是要留

全力衝刺都是他現階段唯一的選擇


 


Moto 分割的新聞不完全是代工廠的末日




事實上

在 Moto 決定他的未來之前


他會釋出更多的訂單

降低他的生產成本 裁掉他更多的員工

拓展他更多的產品線


代工廠還會有一段蜜月期


 




然後

不管 Moto 是死是活

代工廠都繼續搶下一家和下下一家的代工單